CellChat 细胞通讯分析
时长: 7 分钟
字数: 1.8k 字
更新: 2025-09-11
阅读: 0 次
前言
IMPORTANT
本文档为基于 CellChat 的细胞通讯分析资料,包含方法原理、SeekSoulOnline 平台参数说明、结果解读与案例演示。请在使用时结合原始数据质控与生物学验证。
本文参考 CellChat 官方文档,结合 SeekSoulOnline 云平台操作流程和结果报告编写。
1 原理概述
1.1 CellChat 的基本思想
CellChat 是一个基于先验配体-受体数据库并结合基因表达数据,用于推断细胞间通信网络的 R 包。其核心包括:
- 使用经过人工整理的 CellChatDB(支持人/鼠)作为配体、受体、多亚基复合体和辅因子信息的先验知识;
- 基于基因表达估计信号通量与互作强度,并在计算上考虑多亚基结构与辅因子;
- 使用系统网络分析(如社交网络分析、模式识别、流量度量等)来量化通信强度、角色与通路间相似性。
1.2 计算模型要点
- 表达聚合:对多亚基配体/受体,CellChat 采用合适的聚合函数来估计整体复合体活性;
- 动力学建模(米氏方程):在评估受体-配体互作强度时,考虑表达与结合动力学的非线性关系;
- 统计显著性评估:通过置换检验或其他随机化方法评估每对 L-R 对的显著性;
- 信号通路汇总:将多个 L-R 对映射到生物学信号通路,提供通路层级的比较分析与可视化。
1.3 CellChat 相较其它工具的优势与局限
- 优势:细致的多亚基注释、丰富的可视化形式(circle、chord、sankey、heatmap、bubble 等)、支持人/鼠数据库、对非蛋白质介导交互的扩展支持(v2)。
- 局限:依赖先验库覆盖;无法直接给出因果性验证;对低表达/稀有细胞类型敏感。
2 SeekSoulOnline 平台(CellChat 模块)参数说明与操作指南
NOTE
以下为平台参数示例。
2.2 主要参数说明
- 任务名称:以字母开头,支持下划线,示例:
cellchat_analysis_2025
。 - 物种:
Human
或Mouse
,影响 CellChatDB 的选择。 - 分组因子:细胞注释列名,例如
celltype
或CellAnnotation
。 - 分析方法:计算方法,可选值为triMean或者truncatedMean,前者得到较少但是更强的相互作用,后者得到更多的相互作用。
- 表达比例:当分析方法为truncatedMean时才会被用到,表达比例低于百分之多少时,视基因表达平均值为0。单细胞转录组默认为0.25,空间数据推荐设置小一些,比如0.1。若关注稀有细胞,可适当降低表达阈值。
- 细胞数影响:是否考虑细胞群内数目的影响。分选的细胞群设为“否”,未分选的细胞群设为“是”,空间数据统一为“否”。
2.4 提交与结果获取
- 点击提交后,请在任务列表查看进度;分析时间取决于细胞数、比较对象组数;
- 完成后可下载包含图像(PNG)、表格(TSV/XLS)和交互式 HTML 报告。
3 报告结果解读
NOTE
结果须结合生物背景与表达验证,CellChat 提供的是基于统计与先验知识的预测结果,非直接实验验证。
3.1 核心结果文件说明
*_cellchat_netp_lr.xls
:基于信号通路的配体-受体对通讯数据;*_cellchat_net_lr.xls
:基于配体-受体对的通讯数据;- 各类图片:
netVisual_circle.png
、bubble.png
、heatmap.png
、chord.png
、sankey.png
等。
图示:不同组别/样本总体 L-R pairs 数量与通讯强度比较(示例图)。
图示:Circle 图展示各细胞群之间的发送/接收关系与强度(示例图)。
3.2 常见图表的生物学解读
- Circle/Chord 图:展示细胞群之间的总体交互关系。环宽/弧度代表发送或接收总强度,连线代表细胞间的交互量。
- Heatmap(交互矩阵):行/列表示发送/接收细胞,颜色深浅表示交互强度或 L-R pair 数量,便于快速发现最活跃的细胞对。
- Bubble 图:展示具体 L-R pairs 在各细胞群中的表达情况,点大小为表达比例,颜色代表平均表达量。
图示:配体-受体气泡图,显示配体在不同细胞群中的表达比例与平均表达(示例图)。
图示:交互强度热图,用于直观比较细胞群间的通讯差异(示例图)。
图示:Chord 图用于显示细胞群之间的成对交互(示例图)。
3.3 判读要点与筛选策略
- 优先关注高强度且生物学合理的 L-R 对(高表达 + 高统计显著性 + 文献支持);
- 结合通路分析:若多个 L-R 对集中于同一路径,则该通路可能是关键通信通路;
- 关注细胞角色:分析发送/接收角色的 scatter 或角色热图,识别主要发送者与接收者;
- 验证优先级:优先验证 Top 配体及其预测靶基因或受体表达。
4 案例:人类免疫微环境中 B 细胞与单核细胞的通信分析(示例)
4.1 分析目标
识别 B 细胞与 CD14 单核细胞之间的重要配体-受体通信,评估炎症相关通路(如 TNF、IL1)在不同处理组间的变化。
4.2 关键发现(示例)
- CD14_Mono → B_cell:发现 IL1 家族配体在单核细胞中高表达,且对应受体在 B 细胞中富集;
- 通路层面:IL1 信号通路在处理组中显著增强,通路强度差异优先级靠前;
- 图像验证:bubble 图显示 IL1B 在 CD14_Mono 中表达比例高且平均表达高,heatmap 与 chord 图均支持该通路为主导信号。
4.3 生物学意义与建议验证实验
- 生物学意义:IL1 介导的单核-淋巴细胞通信可能参与炎症反应与免疫调节;
- 实验验证建议:流式或免疫组化验证 IL1B/IL1R1 的细胞定位;体外共培养结合阻断抗体验证功能性影响;
- 下游分析:结合差异表达与富集分析确认 IL1 下游靶基因的表达改变。
5 注意事项与最佳实践
WARNING
避免过度解读:CellChat 给出的是统计学推断结果,需结合文献与实验验证。
- 数据质量:确保每类细胞有足够细胞数(建议至少 50 个细胞);稀有细胞需谨慎下调阈值并结合下采样策略;
- 批次效应:在多样本比较中先处理批次效应,避免假阳性信号;
- 物种一致性:确保使用与样本一致的物种数据库(人/鼠)。
6 参考文献与资料
- CellChat 官网页面与文档:
https://github.com/sqjin/CellChat
。 - Jin S, et al. Inference and analysis of cell-cell communication using CellChat. Nat Commun. 2021;12:1088.